2024年04月29日
新闻详情-首页

清明雨

2024-03-26 09:12:54

□邹德萍

清明节前连续下了三四天雨,这是不多见的天气,但清明前后不下雨却是很少见的。
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唐代大诗人杜牧笔下对清明雨的描述,已经穿越了数千年的时空,成为对时节和节日的一段经典的文字,自然界的规律依然如故。

雨水泪水,犹如绵绵思远道,缕缕情丝牵。

天气温和,雨后初晴,带着对亲人的思念,我又一次踏上故乡那片熟悉的土地,仿佛慈祥的母亲在叫我回家吃饭,仁慈的父亲检查我的作业,父老乡亲们直呼我的乳名。昔日清水淼淼的东干渠还在流淌,小河的水流缓缓地在诉说,一渠一河环抱着一座苍松翠柏地,明媚的春阳温柔地铺洒在排列有序错落有致的墓地。离得越来越近,反而越走越慢。

其实,每个人的心里,都有一个伤口,想起来就会痛。青砖青瓦的三间平房,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是十分抢眼。父亲母亲站在门前的水泥地坪上在眺望,在等待,掐好时间煮熟土鸡蛋,烧好了一壶水,拿出平日舍不得吃的绿茶,白糖腌制的猪板油包汤圆子,都是孩童时就植入基因的味蕾记忆。

“小平子。”谁在呼我小名?10岁之前,我一直留着小辫子的,母亲就一直叫我“大丫头”,后来别扭了好长时间母亲才慢慢改过口来。此刻我不由得心头一颤,泪眼已朦胧,健步的腿脚有点沉重,拎着祭品的手有些微抖。

奶奶曾经告诉我说,我是在一个雪天出生的,身体孱弱,小毛病不断,是奶奶和母亲日夜守候,四处寻医抓药,尤其是到了晚上,由于父亲在外工作,大伯母常陪着母亲抱着我,深一脚浅一脚地去求医问诊。我曾想无数次复原曾经的情景,却因为缺少切身的刻骨铭心的体验,直到我的孩子出生后,遇到一点点状况,我也几十里地的上门求人,心急如焚,那种心情那种滋味那种艰辛,才为时过境迁的那个情景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,何况还是在都靠两条腿步行的年代。岁月有情,我在父母和长辈们呵护中长大;岁月无情,父母在我长大中慢慢变老。

清明的雨,是思念的泪,也是哀悼的情。捧上盆花,燃起纸箔烟火,将一份刻骨的思念借着清明的风遥寄天堂。路上想好的千言万语,万语千言,当跪在水泥墓前,凝视着父母相片我却无言,默读碑文我又心酸起来,我撰写的简短碑文,我一次次一字字地回味,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,和我经常翻看父母百年相册一样,一帧帧生前照片,都有一个个美好的瞬间,也有一段段凄楚的故事。生活中,有一种情怀,只有经历过才会深深懂得。墓前好似对话却无语,聆听教诲已无声,流下清泪伴雨丝,化作春泥护花草。

一抔黄土,掩不住无尽的忧愁,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曾经,一次次浮现在脑海。晴天霹雳是那个寒流的春天,辛劳的母亲查出病变,我从此寝食难安,求医抓药,住院治疗,做上可口的饭菜用保温壶拎着乘车20多里路,捧到母亲手中,母亲看到我比吃上饭菜还高兴。在南通附医我和三弟睡木条凳子也无怨言,只要母亲少些痛苦,早点康复。二弟一早突然带着父亲前来县城看病,我交接好班上手头的事,蹬上自行车飞快赶到中医院,见到父亲嘴唇发紫咳喘厉害,二话没说背起父亲直奔三楼,住院半个多月回家休养……如今多想再陪陪你们几年,几个月也行,几天也好,哪怕几个小时、几分钟、几秒……可是一切都已成了“子欲养而亲不待”痛彻心扉的念想。我和父亲母亲的生死离别,早已化作清明的雨,变为两行泪,无声无息滴入黄土。

清明雨,儿女泪。总是泪水似雨水,雨水变泪水,一滴思亲泪,几多思亲情。过去思归,一张车船票,父母在那头,我在这头,有人等我;今天回去,一座冰冷的水泥坟墓,外面是我,里面是父母,我在思念。当那些美好的记忆飘落在轻风里,当曾经泪染无尽的思念,转眼又生成满眸的葱茏,今生不变的唯有儿女最深情的缅怀。

697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