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05月16日
新闻详情-首页

“半亩田”里巧增收

2023-05-26 15:46:10 射阳融媒体中心

本报通讯员 陈兴亚 杨磊 宋金淦

春和景明四月天,正是菊花育苗时。

从老根上剪下新枝,插入苗床繁育,村民尤金凤忙了两天。眼见新苗顺利着床,她满心欢喜地盘算今年秋天的收成。

大田流转出去后,只剩下房前屋后的十边隙地,往常也就是种瓜点豆。改种高效经济作物后,尤金凤尝到了收入增加的甜头。

“去年,七分地菊花,上秤后6000多块到手;四分地大椒,又卖了4000多块。拿着这万把块钱,屋顶翻新的事一点不犹豫就办了。”

有赚头就有劲头。60多岁的尤金凤干劲不小,今年又把公公家门前的五分地拾掇好,打算全部种辣椒。

在海河镇巨星村,家家户户跟尤金凤一样,把房前屋后的十边隙地利用起来,多的一年增收个头两万,少的也有三五千。这是“半亩田”增收行动给我县农村带来的新变化。

唤醒“方寸地”

脱贫攻坚战胜利收官后,市委继续向我县派驻工作队,主要任务从扶贫转向富民强村帮促,底线则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。

“2021年4月进驻以来,扶持新上了一批产业投资项目和集体农场项目,有力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,有效带动面上富民增收。但我们没有满足于此,针对农户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增收难题,不断找路径拓空间。”市委驻射富民强村帮促工作队队长、县委副书记葛兆建说。

在多次深入调研的基础上,工作队将目光锁定在村民家前屋后的十边隙地上。

“少的三四分地,多的一亩多,种好经济作物,亩均增收五六千不成问题。”

“不碰基本农田红线,在农村零散地、闲散地上做文章;充分利用富余劳动力,实现就近种植、坐地生财。”

算过经济账,又算综合账,驻村第一书记和镇村干部一致认为,这是盘活资源、一举多得的好事。

2022年初,“半亩田”增收行动号角吹响,以5个镇10个帮促村为中心,根据各村种植习惯和自然资源禀赋,因村制宜、因势利导,大力推广种植菊花、萝卜、大蒜、辣椒等高效经济作物。

改变村民种植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工作队发起了“比一比田亩收入、算一算经济作物效益”宣讲行动,发动种植能手和志愿者,到田头、进农户,讲产业、算收入。

“拿北京菊来说,一亩地大概种植7000株,种苗成本300元左右,刨去农药和肥料,正常年份一亩可以带来6500元以上收入。”菊花是洋马镇的特色支柱产业,给当地带来滚滚财源,请洋马种植能手姚金平现身说法很有说服力。

与此同时,村干部先行先试、做好榜样。巨星村村委会副主任唐修洋家前屋后长满菊花和辣椒,“吸引未种的农户踊跃加入,引导已种的扩大规模,村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从2022年的300亩增至今年的500亩。”

“家门口种菊花,活不重,收益高,老两口忙活不累人。”海河镇同丰村低收入农户马以成由于生病,不能干重体力活。去年,老马房前屋后种了一亩菊花。这一亩地,他管护上心,赚了七千多元。

去年种菊花的低收入农户,今年一个不落,连普通农户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。同丰村党总支书记陈岭说:“村里统一订购新一年菊苗时,村民都主动给我打电话订苗。”

集腋成裘,聚沙成塔。以往不起眼的“方寸地”被唤醒,释放了实实在在的增收效应,激发了人人参与的发展活力。

播下“金种子”

许多村民一辈子没有种过菊花、辣椒,对于技术、市场心里没底。为了增强村民信心,在推广过程中,工作队将服务延伸到育苗、管护、采收、销售全过程,努力解决种植户遇到的各种“疑难杂症”,带领村民播下增收致富的“金种子”。

种好菊花,首先要打好苗基础。苗壮田肥,才能丰产丰收。今年,四明镇李尖村专门划出2.6亩地用来育苗,以成本价卖给村民。

“菊苗成本不高,村民们基本都能承担。”李尖村党总支书记李以春说,“没有免费送,是想让他们有点投入后,提高责任心,把这‘半亩田’种好。”

同丰村今年整庄推进“半亩田”增收行动,种植面积450亩。“我们构建‘1+N’党建引领机制,一个村干部至少带动5个农户,全程跟踪服务。”驻村第一书记何永红说,今年,让村民们全程参与育苗、移苗,掌握了技术,明年就可以自繁自育了。

想要高产高效,离不开过硬的种植技术。去年5月,巨星村请专家来上技术培训课。“一开始人不多,过了一会儿,村民们陆续开始打电话喊人,没多久,不仅我们村,七埠、川彭等隔壁村的村民也骑着电瓶车来了,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,授课效果出乎预料的好。”海河镇党委副书记、驻村第一书记李海昌回忆道。

这让工作队意识到,村民非常渴望新知识、新技术。“大多数种植户年纪偏大,文化程度不高,田间管理还是靠老一套。”李海昌说,今年工作队联合镇村,分层次、多形式组织技术培训和现场教学,为增收增效打牢基础。

3月下旬,工作队专门邀请市县农技专家走进田间地头,给村民讲解技术要点。“栽苗的行距、株距以及工具的选择都有讲究。”田间教学到嘴到肚,李尖村村民李云海听得很认真,“我跟着专家跑了几个村,就想多学点。”

销路窄是很多村民担心的问题。为了畅通产销衔接,工作队推动帮促村与亚大菊花、天马菊花、洪宁食品等县内龙头企业签订保底购销协议,降低农户生产风险。同时,积极推行订单农业,建立稳定的产销渠道,实现多方互利共赢。

建设“增收园”

工作队鼓励支持乡村依据自然肌理,沿河沿路逐步打造产业观光带、富民产业带。巨星村有条团结大沟,今年两侧168户村民全部种植菊花。村党总支书记王小冬说,要打造成菊花种植示范带,由点到线,由线成面,形成集聚效应、规模特色。

今年,四明镇所有村都参与到“半亩田”行动中,打造促民增收新亮点。“我们定期跟踪问效,对实绩突出的村给予奖励。”副镇长顾昕表示,镇村和工作队一起做好服务,推动“半亩田”行动落地落细、拓展延伸。

如今,既要“埋头种田”,更要“抬头看市场”。“等种植规模上来了,还要向深加工延伸,提升农产品附加值。”海河镇副镇长杨旭说,“如今电商发展迅猛,我们鼓励有条件的村探索‘互联网+’模式,发动年轻村组干部直播带货,在电商平台上线菊花茶饮产品,让‘半亩田’搭上电商发展快车。”

一年来的实践证明:“半亩田”增收行动投入少、见效快、带动性强,成效好于预期,是现阶段农民实现增收的一个靠实路径。

今年,“庭院经济”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。文件明确提出“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”。“半亩田”增收行动的实践探索,契合中央精神,符合地方实际,顺应群众期盼,开辟了农业新的增长空间。

我县将“不断放大‘半亩田’增收试点成果”列入今年全县乡村振兴重点工作。“‘半亩田’行动是增加农民收入、转变发展方式、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突破口。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乔干群表示,接下来,将在发展规划制定、技术支撑、人才培训等方面持续发力,放大“半亩田”增收效应。

“工作队就是要在基层闯经验,‘半亩田’增收行动是一个崭新尝试。去年全县示范带动种植面积1.1万亩,亩均收益5000元以上,今年增加至1.6万亩。”葛兆建说,“我们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,立足基层实际,遵循市场规律,鼓励创新创造,努力为射阳乃至全市农民增收提供可复制的经验。”

531

相关文章